大航海時代OL冒險補充(三)

戰列:七海之風

各位船長好,小生去年11月中旬完成第二篇後接到一篇論文徵稿,初稿完成後給自己放了個假,去東京小住一段時間。論文審核等手續全部完成時已是今年2月初。當時已進入新型肺炎迅猛發展階段,加上後來諸多事情,最近剛剛閑下來。因此得空完成計劃許久的冒險補充第三篇,希望可以幫到大家。

  • 地圖再次調查發現物

“再調查發現物”或許是大航海時代OL運營至今推出的最令玩家抓狂的系統。每次學者給出的報酬隨機而定,因而爲了一張圖往往要跑許多次。如果遺跡距有學者的城市較近倒OK,如果較遠的話的確非常折磨人。

小生最初計劃五個角色都達成發現物全部達成,然而因再調查發現物的艱難而改爲主號達成全部發現物——至少五個角色做再調查,出一張圖的概率不低。若可做好前期準備,再調查效率會因此顯著提升。

前期准備

  • 調查全部陸地地圖(當然,在此之前需調查全部海域),按巴哈姆特列出的流程依次進行初次調查;
  • 在羅馬圓形競技場積纍羅馬幣,兌換A區獎品中冒險者用高級獎賞之2 (3500羅馬幣),開箱后保存“因日光爾變色的古地圖”和“褪色的地圖”兩種道具。數量自然多多益善,前者因按次數使用所以消耗更快。
  • 因日光爾變色的古地圖
  • 1
  • 褪色的地圖
  • 2

根據安大的冒險發現物統計表中地點提前規劃再調查和回報路綫,配一艘快船,可以提高效率。

  • 地下城發現物

地下城發現物是另一個耗時耗力的系統,好在現在可以使用很多工具來協助地下城探險,同時還需裝備稱號“遺跡探索之雄”,提升隱發現藏通道內物品的概率。

諸多地下城發現物中,最出名的莫過於安土城隨機(超低概率)取得的直江兼續頭盔。小生給出的建議是:

將這安土城的頭盔留到最後

此外,在開始地下城尋寶前,需要做三方面準備:

  • 在羅馬競技場修煉陸戰技能,同時可為再調查積纍道具;
  • 防具和武器準備,除防禦和攻擊外,劍術和應用劍術加成也十分重要。下面對列出小生的裝備。

頭部:西庇阿的頭盔(任務:軍神對軍神,可多次取得)

身體:至尊長袍·斗篷(商城,劍術+3,應用劍術+3)

手部:鐵手套(工藝R13:防具工匠的工藝技藝,各國首都港口投資60萬後以30萬購買)

足部:戰靴(同上)

武器:戈·鉤鐮刀(紅毛城·樂山大佛回憶相簿兌換,劍術+2,應用劍術+2,)

首飾:六韜三略(樂山大佛遺跡,劍術+2,應用劍術+2)

當然也可由自己喜好、技能等選擇其他道具,小生未接觸過煉金術,加之五開冒險,打群架效果尚可,所以對百防·百攻的防具和武器需求不高。

  • 補充工具:名匠的鍛造工具(修補武器)、名匠的變更製作道具(修補衣物),用來修補氪金或只可獲得一次的裝備。頭部和手足裝備可重複取得或自行製造,因此無需修補。
  • 書庫地圖

在之前的補充文中,小生曾經提到過按游戲更新章節尋找發現物的思路。之所以按這個思路跑冒險,一是可以循序漸進,二是可以避免不滿足前提發現物條件時需回溯查詢,三是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因隱性發現物——即那些未列在前提發現或前置任務、卻又是某一任務或地圖前置的發現物——而無法讀出圖或刷出任務的情況。

部分書庫地圖·任務需要必須帶有特定語言,且不可組隊共享,所以一般情況下,留出1—2個技能格的位置比較保險。

在開始專業跑冒險之前,小生還做了其他大量前提準備,包括書庫讀圖開圖,提升學科和發現技能的等級、做了相應的大學和波士頓學會任務、裝備相關技能、同時減少所需携帶的裝備。

冒險之路很長,說簡單也簡單,說辛苦也辛苦。那麽三篇補充到此就告一段落了。4月21日新章節的更新帶來了冒險新玩法,祝大家玩得快樂!也歡迎大家留言提問,多多批評指正。

以及,無論大家身處地球上何處平時出入也請做好防護,保護好自己和家人。這次疫情還遠遠未到可以讓大家鬆一口氣的階段。

愿我們每個人都可在這片藍海上揚帆遠航。

謝謝大家!

4 thoughts on “大航海時代OL冒險補充(三)

  1. 我刚才做了台湾岛东南岸的再调查,得到的地图是原来亚历山大读出来的财宝9,古代道具的地图,发现物是百步蛇的陶壶。

  2. 大佬您好,我是單人跑冒險的新人,想問下有些要求宗教/美術等技能等級為R17的任務,可以通過大學技能/裝備堆上去嗎,還是一定要裸17級才可以?謝謝~

    1. 應該是刷任務的時候需要裝備對應的波士顿研究技能(司祭的成長1、財寶探索家的成長2)上限+1,然後可以再靠裝備堆到17,不然很可能刷不出任務
      至於完成任務應該可以純堆裝備到r17來解

      不過最近幾個版本我很少上線,有沒有改過就不是很確定了

      也許你可以去巴哈或官方LINE群問問,得到的答案會更準確

Leave a Reply to 安瑟兒 Cancel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